走出“象牙塔”的山水画才有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0-09-23 18:31|栏目: 美术话题 |浏览次数:
       中国的山水画历来被认为是文人士大夫专属的“雅事”,在宋代,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并称的“四般闲事”是文人生活极致风雅之事。尤其到了元明之际文人画兴起,山水画更为象牙塔中的“阳春白雪”,与群众无缘了。

  长久以来,山水画都被认为是绘画艺术中的“空中楼阁”,其题材远离现实社会,看不到“人间烟火”,这不利于让大众接受山水画,也不利于让山水画发挥现今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时代要求。王朝闻先生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是作品成功的重要的条件。”所以,山水画要符合当今社会功用,就要走出象牙塔,真正到人民生活中寻求笔墨灵感,发挥美术作品自身的社会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老一辈山水画家就开始探索以新笔墨、新题材讴歌祖国如火如荼的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将新中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融入到绘画中,让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纪元。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诸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石鲁的《转战陕北》、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何海霞的《驯服黄河》等作品,它们都是将传统技法和时代精神风貌相结合的经典,同时也将山水画的表现内容进一步延伸到像水电站、公路、码头等前代画家所没有触及的题材,老一辈画家用最真挚的笔墨去歌颂新中国风貌,讴歌那个时代的精神。正因铸情于笔端,才成就了那些不朽的名作,这一变,也奠定了新中国山水画的方向——古为今用,以传统笔墨绘新时代精神,把真实的山水和心灵的山水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当代人的心灵感悟书写当代的山河画卷。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美术学会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京ICP备9652757号